這一本是我參加同事讀書會的書本,我是第一個要導讀的人,通常一本書要讀一、兩個月(討論+分享),這一次因為我的讀書計畫,趕快讀一讀。
原來,魔鬼藏在細節裡,要養成一個習慣,需要拆解成這麼多步驟,用許多的方法、秘訣、步驟、招數……等,才能成功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他用冰塊溶解的例子,用風吹著冰塊,1秒、2秒、3秒……,當一個時間冰塊溶化了,並不是在那一秒的努力,習慣的養成亦然,是平時一個一個的累積、一步步的邁進。作者舉自己寫習慣文章,剛開始只有少量的追蹤者,漸漸才聚集大量的成員加入。
焦點永遠都要放在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例如:要養成運動的習慣,不是把目標放在每個星期運動幾次,而是要成為一個運動的人。
就可以遵循建立新習慣四步驟:
(1) 讓提示 顯而易見:關鍵在於把想要的行為跟每天已經在做的事情綁在一起。例如中午休息時間,(洗完碗讀英文、下課時間讀台語)
(2) 讓習慣 有吸引力、
(3) 讓行動 輕而易舉、(舉例:健身習慣,是招計程車(初始的動作),而不是健身……)
(4) 讓獎勵 令人滿足 。
每一天的執行就像複利的累積,如果因為旅行或有要事而停止,少兩次是可以接受的。這本書的運用,應該要運用在我想寫台語文章上,因為很難執行下去。
第一次導讀(前言)時,我有做了以下的筆記,
待放
第二次導讀時,我又做了以下的筆記。
1.◎「重複」而非完美有一個攝影比賽那有一組是要交100張那有一組只要交一張重複練習
伏爾泰:至善者,善之敵。
◎啟動和行動:啟動會讓人家誤以為有在做事但其實還是要行動就是實行他。重複的實行。
◎重複的動作會影響你的大腦增加大腦神經元的連結例如計程車司機的海馬回掌管空間記憶的區域並不是計程車司機的人大。
一直拍照的人是行動、在頭腦想想到最好再去做這是啟動。
◎習慣的養成是頻率不是時間。
◎最小努力原則(把環境弄得很適合想做的那個習慣)
(1.南北向(美洲、非洲)東西向(歐洲、亞洲,人口、作物隨著時間像複利成長。習慣要容易做到(為什麼有人還是可以完成超級困難的事(養兒育女、開創事業、攀登珠穆朗瑪峰?
(2.環境:健身房(順路)移除障礙(寫書(手機移除)減法加乘效果。
(3.納寇斯物歸原位、卡片、)
反之:看電視(拔插頭)、
3.2分鐘法則(踏出那一步)(很難堅持的習慣)
去健身重要的是踏出去(招計程車)
別相信意志力,從很小的地方開始
(困難到容易)(雄心壯志)
4.好習慣無可避免、壞習慣不發生。
承諾機制(創業、付錢、)
雨果-鐘樓怪人(把衣服鎖進櫃子裡、
只要一分鐘
(改掉社群的密碼)
★找尋到你要的。
什麼事情對別人來說是勞苦我來說卻是樂趣?
什麼事情讓我忘記時間?
什麼事情讓我們一般人得到更多報酬?
什麼事情對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
這是一本教科書,除非忠心於此,否則很難照著步驟一一實踐,而且細節太多了,不容易跟著做,一些觀念倒是可以留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