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小琉球 濕路之旅1080708-09



    是什麼讓我們來到小琉球呢?
    是什麼讓三個小男孩湊在一塊呢?
    是他們熱愛的生態課。而且是兩天一夜的課,上到好、上到滿。

    雨就這樣在小琉球迎接我們,當然我們也是接受雨的歡迎式,穿戴上雨衣準備環島。第一站穿過白沙國小,到後方的沙灘上,這是我們首度與小琉球的海接觸。諺說:「好漂亮的貝殼!不能帶走嗎?」雄爸:「不行,通通不行」。我們就這樣摸著自己欣賞的貝殼,跟他打個招呼,又讓他回到海灘繼續與另一個人相遇。雨兒來了,輕輕地來、重重的打下來,催促著我們騎上機車,往下一站前進。就這樣,我們就在雨停,停留在海邊,雨落,我們騎在環島的路上,又玩了厚石群礁和蛤板灣。三個海邊有三個樣貌,這就是大自然的豐富的樣貌,我們穿梭在其中,好有感受。

    晚上潮間帶夜觀是本行的重頭戲。在海上走走停停與潮間帶生物相遇,我只是跟著聽享受著,沒有記錄下他們被人們稱呼的名號,就這樣,40多歲的記憶,我現在一個也想不起來喔!

    夜間導覽除了潮間帶,還有陸蟹生態。我們來到美人洞附近,尋找陸蟹。陸蟹的生態倒是記得一些,陸蟹會在海域陸地間生活,當牠長大一些,需要更換房子時,需要再回到海底尋覓。但,因人類棄養非洲大蝸牛,大蝸牛的殼正適合陸蟹居住,牠會用殺戮的手法幹掉大蝸牛後,再佔據牠的軀殼。看著寄居蟹伸出多且瘦長的腿,很難想像牠的殺手行為。

    隔天是山豬溝的導覽,我走在後頭,聽了一些,隨手做了一點筆記,零零星星的,就只是為了聽完無法提取些什麼的遺憾而記。「山豬溝、榕果 、寄居蟹愛吃稜果榕。珊瑚礁岩做的珊瑚礁島、珊瑚有很多孔洞、適合陸蟹、洞 、潮濕涼爽。墾丁有珊瑚礁、澎湖是火山島、花蓮板塊交接是質地很硬的大理石 
。山豬溝有很多附生植物、台灣沒有真正的熱帶雨林(山豬溝是最像的)、蘭嶼天池附近(蘭花)。拎樹藤、樹葉裂開。燈蛾的毛毛蟲死了也還有毒。大黑心鱉甲金花蟲、鱉甲蛞蝓(蝸牛)(殼是半圓形的)、東方白點花金龜,留下一些片片段段的記憶,就覺得比較安心。

    山豬溝導覽結束後,我們到觀海亭看了小海龜,也算了了一樁來小琉球的心願。孩子們的最後行程是到花瓶岩把自己弄得全身溼透,過癮了,搭船回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